12月14日,走进坐落三明市沙县区班厝巷内的老字号烧饼——罗兰烧饼店肆内,梅梁华正忙着将烤好的烧饼从电烤箱里一个个夹出,肉香、葱花香、芝麻香……饼香阵阵,透过电烤箱直往外冒。

  罗兰烧饼是沙县当地小有名望的老字号,梅梁华和妻子罗兰靠着做烧饼的手工,在这个小作坊里一待便是半辈子,用小小的烧饼撑起了一片小天地。

  沙县烧饼又名“状元饼”,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前史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梅梁华的父亲靠着做烧饼的手工摆摊卖饼,凭借着好口味,烧饼越卖越好,名望渐渐的变大,烧饼摊变成了烧饼铺子。

  1990年,高中毕业的梅梁华接过了父亲的烧饼工作,专职做起了烧饼。在刚接手的头几年,由于不熟练,让他吃了不少苦头。“炭火炉内温度很高,由于对温度把控欠好,常常把烧饼烤焦了。”梅梁华回想,由于炭火炉深,自己手臂也常常在烤饼进程中给烫坏。并且炭在焚烧进程中会发生烟灰和其他有害化学气体,对环境形成污染且卫生问题无法保证。

  “自从用上电烤箱,不只烤饼时温度和火候的把握越来越准确,并且节约人力提高功率,现在每天的产值比过去提高了一倍以上。”梅梁华介绍说,生意好的时分,一天最多能够卖400多个烧饼。

  近年来,在电气化的推进下,像罗兰烧饼相同的那些小、乱、散的烧饼作坊摇身一变都成了全套电气化的现代出产形式。通过国网沙县区供电公司对原先400千伏安的变压器增容至630千伏安的电力改造,班厝巷也成了沙县区有名的烧饼一条街。